浏览数量: 61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10-18 来源: 本站
第一分会场
2019年09月25日,2019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八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召开的第三天,也是大会举行的最后一天。大会上午邀请了张珂和季骏担任会场主席,现场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朱敏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刘新强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侯志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黄兰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韩向龙教授。
会议开始,会场主席季骏介绍朱敏教授,在热烈的掌声中,朱教授登台讲演。朱敏教授的讲演题目是——手术优先是更简单吗?—正畸医生的机遇与挑战。朱敏教授不仅比较了手术优先与常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还囊括了正颌手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相关内容。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刘新强教授与中国医科大学侯志明教授也对Surgery-First(手术优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合病例,进行了深度的解释与剖析,引领大家接触了正畸-正颌治疗的新理念,为达到正畸-正颌治疗美观、功能、稳定、准确的目标给予了更多的临床指导。美观,是正畸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黄兰副教授与韩向龙教授从美学的角度,为大家呈现了正畸治疗的巨大魅力。
大会下午邀请了龙虎与贺智凤担任会场主席,现场嘉宾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王秀婧主任、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雍敏副教授。王秀婧主任和雍敏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上颌埋伏前牙的正畸治疗,展现了正畸医生的十八般武艺以及与埋伏牙之间的精彩博弈!
随着现场听众的散去,会场慢慢归于平静,午后的空气中也透着一丝冷清,本次大会落下了帷幕。六朝古韵,正畸秦淮。正畸情怀,来年再会!
第二分会场
2019年9月25日,CIOC&COS正畸大会的最后一天,第二分会场有幸请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林兴南、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刘帆、哈医大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闫伟军主持会议。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熊晖带来的演讲题目是:隐形矫治器使用中的困惑。针对许多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常常担心的“牙套脸”问题,熊晖教授设计了研究隐适美矫治过程中咬合力变化的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在隐形矫治初期,咬合力有减小趋势,但患者之间个体差异性大,后续研究还需要扩大样本量,并对患者进行分层分类。
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徐璐璐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是舌侧矫治技术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通过分享多例成功的矫治案例,徐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化舌侧矫治器能够个性化定制、准确粘接、快速内收前牙等临床优势。
香港大学牙科学院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课程主任杨雁琪则图文并茂地展示出一幅数字化口腔医学时代的美好图景。准确间接粘接、虚拟排牙,虚拟化颌架等数字化技术使咬合可视化,排牙时整合牙根及牙槽骨信息得以实现。此外,杨教授还重点介绍了三维全息摄影重建面部软组织信息、动态表情重建、平均面型特征分析、术后面型模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现状。相信通过杨教授的讲课,我们将对数字化的口腔医学时代我们身在何处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军(由廖文博士代讲)带来的则是新型下颌前导功能矫治器的研发及应用.传统的固定功能矫治器具有双期疗程过长,牙性效应明显,下前牙唇倾影响前导、磨牙开合等局限性。王军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下颌前导装置Uadvancer则有着数字化个性化,双期统筹缩短疗程、加强骨支抗加强骨效应、控制下前牙转矩等明显优势,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委员付善民从中国舌侧正畸历史讲起,为大家系统地介绍了活动翼舌侧正畸——正畸学的一把钥匙。通过几个精彩的病例分享,付教授详细地说明了活动翼舌侧矫治器的基本构造和其使用的全转移间接粘接技术。基于其托槽设计的力学特点,通过应用辅弓管、翼、底板、粗硬弓丝,活动翼舌侧矫治得以分批分次内收前牙保护支抗,更有利于转矩控制,使牙齿移动更为合理(底板和翼的闭合过程即为牙齿移动路径),使用粗硬弓丝确定矫治目标的稳定平面。
下午的三位嘉宾则以他们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多例独具风格的病例展示,与大家交流讨论了埋伏牙牵引、颅骨锁骨发育不良综合征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和后牙锁牙合的矫治策略。
辽宁省口腔正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奕从尖牙阻生、切牙阻生和牙根外吸收三个方面展开了有关埋伏牙牵引治疗的能与不能的讨论。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口腔中心正畸科主任谢奇带来了两例颅骨锁骨发育不良综合征:多颗牙埋伏阻生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病例,并总结了埋伏阻生牙的治疗关键:CBCT明确识别定位,减少牙槽外科手术时间,清晰的萌出途径和釉牙骨质的精细处理。广西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副主任委员方志欣则通过病例分享了她独特的交互牵引、颌垫、微种植钉等相关矫治器设计经验。
第三分会场
2019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八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参会人员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上午在两位教授的主持下,会议拉开了帷幕。林新平老师用临床病例生动介绍了易位牙的生物力学机制,他告诉我们,做正畸要时刻考虑生物力学特点。紧接着,刘志坚老师结合临床病例、影像学表现、文献参考,介绍了正畸过程中横向问题的解决方式。然而,水平向与矢状向、垂直向三者互相影响,解析问题时不能独立开来。深覆合深覆盖作为临床中常见的错合畸形,其独特的矫治方案引起很多医生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李煌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经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员的兴趣。然后,于艳玲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非常规拔牙矫治中的得与失。上午最后一场演讲在周珊老师“正畸治疗设计的实战宝典”的愉快气氛中结束了。
下午的会议在廖文老师的主持下徐徐展开。武秀萍老师的“基于垂直骨面型错合机制的微种植体临床应用方案设计”专题的演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典岳老师用自己的发明专利------前牙咬合导板生动阐释了其在不同错合畸形情况下打开咬合的机制和效果。孔卫东老师介绍了青少年骨性III类错合的矫治策略。会议最后,史建陆教授向我们介绍了3D可控托槽的临床初探。
本次会议圆满结束!